1.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(
A.铁
B.水
C.氯化钠
D.金刚石
B
)。A.铁
B.水
C.氯化钠
D.金刚石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考察的是物质的构成微粒。
A选项,铁是一种金属,金属通常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,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,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在化学中,这类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,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,故B选项正确。
C选项,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且含有金属元素,通常是由离子构成的,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,故C选项错误。
D选项,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,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构成的,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B
本题考察的是物质的构成微粒。
A选项,铁是一种金属,金属通常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,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,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在化学中,这类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,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,故B选项正确。
C选项,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,且含有金属元素,通常是由离子构成的,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,故C选项错误。
D选项,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,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直接构成的,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B
2. 从宏观、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“科学思维”之一。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(
A.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——分子间的空隙减小
B.端午粽飘香——分子在不断运动
C.夏天自行车轮胎炸裂—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
D.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——同种分子,化学性质相同
C
)。A.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——分子间的空隙减小
B.端午粽飘香——分子在不断运动
C.夏天自行车轮胎炸裂——分子种类发生改变
D.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——同种分子,化学性质相同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要求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进行解释,需要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。
A选项,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,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,气体受压后,分子间隔变小,故解释合理。
B选项,端午粽飘香,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,向四周扩散,使人们闻到粽香,故解释合理。
C选项,夏天自行车轮胎炸裂,是因为温度升高,分子间的间隔变大,分子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,故解释不合理。
D选项,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,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,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,故解释合理。
【答案】:C
本题要求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进行解释,需要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。
A选项,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,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,气体受压后,分子间隔变小,故解释合理。
B选项,端午粽飘香,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,向四周扩散,使人们闻到粽香,故解释合理。
C选项,夏天自行车轮胎炸裂,是因为温度升高,分子间的间隔变大,分子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,故解释不合理。
D选项,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,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,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,故解释合理。
【答案】:C
3. 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(
A.钙、铝、铜
B.碳、氯、钙
C.镁、银、铝
D.铜、铁、钠
B
)。A.钙、铝、铜
B.碳、氯、钙
C.镁、银、铝
D.铜、铁、钠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考查的是元素符号的识别和记忆。我们需要对比每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是否相同。
A选项中,钙的元素符号是$Ca$,铝的元素符号是$Al$,铜的元素符号是$Cu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A选项错误。
B选项中,碳的元素符号是$C$,氯的元素符号是$Cl$,钙的元素符号是$Ca$,第一个字母都是$C$,所以B选项正确。
C选项中,镁的元素符号是$Mg$,银的元素符号是$Ag$,铝的元素符号是$Al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C选项错误。
D选项中,铜的元素符号是$Cu$,铁的元素符号是$Fe$,钠的元素符号是$Na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B
本题考查的是元素符号的识别和记忆。我们需要对比每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是否相同。
A选项中,钙的元素符号是$Ca$,铝的元素符号是$Al$,铜的元素符号是$Cu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A选项错误。
B选项中,碳的元素符号是$C$,氯的元素符号是$Cl$,钙的元素符号是$Ca$,第一个字母都是$C$,所以B选项正确。
C选项中,镁的元素符号是$Mg$,银的元素符号是$Ag$,铝的元素符号是$Al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C选项错误。
D选项中,铜的元素符号是$Cu$,铁的元素符号是$Fe$,钠的元素符号是$Na$,第一个字母不相同,所以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B
4.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
A.带电的微观粒子都称为离子
B.化学变化中,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
C.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
D.分子、原子、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
A
)。A.带电的微观粒子都称为离子
B.化学变化中,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
C.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
D.分子、原子、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
答案:【解析】:
A选项: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,而并非所有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,例如质子和电子也是带电的微观粒子,但它们不是离子。因此,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。
B选项:根据质量守恒定律,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不变的。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,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C选项: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,但其分子种类并未发生改变。例如,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,其分子仍然是水分子,没有发生变化。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D选项:分子、原子、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。这是化学的基本知识,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【答案】:A
A选项: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,而并非所有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,例如质子和电子也是带电的微观粒子,但它们不是离子。因此,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。
B选项:根据质量守恒定律,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不变的。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,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C选项: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,但其分子种类并未发生改变。例如,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,其分子仍然是水分子,没有发生变化。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D选项:分子、原子、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。这是化学的基本知识,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。
【答案】:A
5.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(
A.张青莲
B.袁隆平
C.侯德榜
D.闵恩泽
A
)。A.张青莲
B.袁隆平
C.侯德榜
D.闵恩泽
答案:【解析】: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历史中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的认识。分析各个选项:
A. 张青莲:我国著名化学家,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,符合题意。
B. 袁隆平: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C. 侯德榜: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,纯碱工业的创始人,发明了“侯氏制碱法”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D. 闵恩泽: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【答案】:A
A. 张青莲:我国著名化学家,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,符合题意。
B. 袁隆平: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C. 侯德榜: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,纯碱工业的创始人,发明了“侯氏制碱法”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D. 闵恩泽: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,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无关,不符合题意。
【答案】:A
6. 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,反应前后相关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(
A.+2
B.+4
C.+6
D.+7
A
)。A.+2
B.+4
C.+6
D.+7
答案:解: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:2KMnO₄$\xlongequal{\Delta}$K₂MnO₄+MnO₂+O₂↑。
KMnO₄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x,K为+1价,O为-2价,则(+1)+x+(-2)×4=0,解得x=+7。
K₂MnO₄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y,K为+1价,O为-2价,则(+1)×2+y+(-2)×4=0,解得y=+6。
MnO₂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z,O为-2价,则z+(-2)×2=0,解得z=+4。
反应前后锰元素化合价有+7、+6、+4,不包括+2。
答案:A
KMnO₄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x,K为+1价,O为-2价,则(+1)+x+(-2)×4=0,解得x=+7。
K₂MnO₄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y,K为+1价,O为-2价,则(+1)×2+y+(-2)×4=0,解得y=+6。
MnO₂中,设Mn元素化合价为z,O为-2价,则z+(-2)×2=0,解得z=+4。
反应前后锰元素化合价有+7、+6、+4,不包括+2。
答案:A
7. 中国是茶的故乡,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。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,其化学式为C_7_6H_5_2O_4_6。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(
A.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
B.单宁酸中氢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∶184
C.单宁酸由碳、氢、氧三种元素组成
D.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23个氧分子
D
)。A.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
B.单宁酸中氢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∶184
C.单宁酸由碳、氢、氧三种元素组成
D.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23个氧分子
答案:解:
A. 单宁酸中碳、氢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:(12×76):(1×52):(16×46)=912:52:736,氢元素占比最小,质量分数最小,A正确。
B. 氢、氧元素质量比为52:(16×46)=52:736=13:184,B正确。
C. 单宁酸化学式为C₇₆H₅₂O₄₆,由碳、氢、氧三种元素组成,C正确。
D.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46个氧原子,不含氧分子,D不正确。
答案:D
A. 单宁酸中碳、氢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:(12×76):(1×52):(16×46)=912:52:736,氢元素占比最小,质量分数最小,A正确。
B. 氢、氧元素质量比为52:(16×46)=52:736=13:184,B正确。
C. 单宁酸化学式为C₇₆H₅₂O₄₆,由碳、氢、氧三种元素组成,C正确。
D.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46个氧原子,不含氧分子,D不正确。
答案:D
8. 下列项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是(
A.分子种类
B.原子数目
C.分子数目
D.物质种类
B
)。A.分子种类
B.原子数目
C.分子数目
D.物质种类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考察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变化情况。
A选项:分子种类,在化学反应中,反应物的分子会破裂成原子或原子团,然后这些原子或原子团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,即生成物的分子。因此,分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:原子数目,根据质量守恒定律,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会改变。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组合方式,而没有改变原子的本身。所以B选项正确。
C选项:分子数目,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会改变,也可能会保持不变,这取决于具体的化学反应。例如,在反应$C + O_{2}\overset{点燃}=CO_{2}$中,反应前是两个分子(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,这里碳看作原子更准确,但为简化说明,暂作此表述),反应后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,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。因此,C选项错误。
D选项:物质种类,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的物质,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一定不同。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
B
本题考察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变化情况。
A选项:分子种类,在化学反应中,反应物的分子会破裂成原子或原子团,然后这些原子或原子团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,即生成物的分子。因此,分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:原子数目,根据质量守恒定律,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会改变。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组合方式,而没有改变原子的本身。所以B选项正确。
C选项:分子数目,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会改变,也可能会保持不变,这取决于具体的化学反应。例如,在反应$C + O_{2}\overset{点燃}=CO_{2}$中,反应前是两个分子(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,这里碳看作原子更准确,但为简化说明,暂作此表述),反应后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,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。因此,C选项错误。
D选项:物质种类,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的物质,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一定不同。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
B
9. 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,其主要成分是乙酸,其结构模型如下页图所示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

A.乙酸的化学式为$CH_3COOH$
B.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6∶1
C.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
D.乙酸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
D
)。
A.乙酸的化学式为$CH_3COOH$
B.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6∶1
C.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
D.乙酸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
答案:【解析】:
A选项:根据模型图,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,所以乙酸的化学式为$CH_3COOH$,也可以表示为$C_2H_4O_2$,但通常用$CH_3COOH$表示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B选项: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$(12×2):(1×4)=24:4 = 6:1$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C选项: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,碳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2×2}{12×2 + 1×4 + 16×2}×100\%=\frac{24}{60}×100\% = 40\%$;氢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×4}{60}×100\%\approx6.7\%$;氧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6×2}{60}×100\%\approx53.3\%$,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D选项: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,一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,不能说乙酸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,该选项说法错误。
【答案】:D
A选项:根据模型图,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,所以乙酸的化学式为$CH_3COOH$,也可以表示为$C_2H_4O_2$,但通常用$CH_3COOH$表示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B选项: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$(12×2):(1×4)=24:4 = 6:1$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C选项: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,碳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2×2}{12×2 + 1×4 + 16×2}×100\%=\frac{24}{60}×100\% = 40\%$;氢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×4}{60}×100\%\approx6.7\%$;氧元素质量分数为$\frac{16×2}{60}×100\%\approx53.3\%$,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,该选项说法正确。
D选项: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构成的,一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,不能说乙酸由2个碳原子、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,该选项说法错误。
【答案】: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