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“魔棒点灯”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,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~3滴浓硫酸,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,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。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(
C
)A.“魔棒”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被点燃B.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,使酒精自发燃烧C.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,放出大量的热,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D.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大量氧气,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。燃烧需要三个条件:可燃物、氧气(或空气)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(着火点)。分析各选项:
A选项,魔棒并没有神奇的功力,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,不符合科学原理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,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,一般情况下不能被降低,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,故B选项错误。
C选项,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,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,二者混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,放出大量的热。当这个热量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时,酒精就会燃烧,故C选项正确。
D选项,虽然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可能会产生氧气,但酒精在常温下并不会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自发燃烧,需要达到着火点,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C
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。燃烧需要三个条件:可燃物、氧气(或空气)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(着火点)。分析各选项:
A选项,魔棒并没有神奇的功力,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,不符合科学原理,故A选项错误。
B选项,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,一般情况下不能被降低,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,故B选项错误。
C选项,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,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,二者混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,放出大量的热。当这个热量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时,酒精就会燃烧,故C选项正确。
D选项,虽然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可能会产生氧气,但酒精在常温下并不会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自发燃烧,需要达到着火点,故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C
2.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℃,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(
A
)答案:【解析】:
红磷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可燃物、与氧气接触、温度达到着火点。
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$240^{\circ}C$,从图中可以看出,$Q$点对应的温度高于$240^{\circ}C$,且氧气含量相对较高;$N$点温度为$240^{\circ}C$,但氧气含量比$Q$点低;$P$点温度低于$240^{\circ}C$,不满足燃烧的温度条件;$M$点温度也低于$240^{\circ}C$,同样不满足燃烧的温度条件。
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和温度有关,氧气含量越高、温度越高,燃烧越旺。$Q$点不仅温度达到着火点,且氧气含量相对其他满足温度条件的点更高,所以红磷在$Q$点燃烧得最旺。
【答案】:A
红磷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可燃物、与氧气接触、温度达到着火点。
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$240^{\circ}C$,从图中可以看出,$Q$点对应的温度高于$240^{\circ}C$,且氧气含量相对较高;$N$点温度为$240^{\circ}C$,但氧气含量比$Q$点低;$P$点温度低于$240^{\circ}C$,不满足燃烧的温度条件;$M$点温度也低于$240^{\circ}C$,同样不满足燃烧的温度条件。
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和温度有关,氧气含量越高、温度越高,燃烧越旺。$Q$点不仅温度达到着火点,且氧气含量相对其他满足温度条件的点更高,所以红磷在$Q$点燃烧得最旺。
【答案】:A
3.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,已知白磷、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℃和240℃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

A.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
B.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
C.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
D.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
C
)
A.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
B.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
C.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
D.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
答案:【解析】:
A选项:①处白磷和②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,①处白磷能燃烧,②处红磷不能燃烧,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,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,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,而不是需要可燃物,A选项错误。
B选项:③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,④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氧气,但③处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,④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,存在两个变量,不能单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,B选项错误。
C选项: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,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,③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,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不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氧气;①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,②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,C选项正确。
D选项:①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,白烟是五氧化二磷,会污染空气;④处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,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,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C
A选项:①处白磷和②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,①处白磷能燃烧,②处红磷不能燃烧,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,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,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,而不是需要可燃物,A选项错误。
B选项:③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,④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氧气,但③处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,④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,存在两个变量,不能单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,B选项错误。
C选项: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,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,③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,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不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氧气;①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,②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,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,C选项正确。
D选项:①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,白烟是五氧化二磷,会污染空气;④处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,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,D选项错误。
【答案】:C
4.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,无因果关系的是(
C
)A.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隔绝空气——防止自燃B.汽油加油站要严禁烟火——防止爆炸C.家用煤气泄漏时要洒大量水溶解——防止火灾D.长期保存的食品真空包装隔绝空气——防止缓慢氧化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、爆炸的原理、自燃的防止以及食品保存的方法。
A选项,白磷的着火点很低,易自燃,且白磷不与水反应,也不溶于水,所以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以隔绝空气,防止其自燃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B选项,汽油是易燃易爆的物质,加油站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汽油分子,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。因此,汽油加油站要严禁烟火,以防止爆炸的发生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C选项,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,如果煤气泄漏,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。然而,煤气并不溶于水,所以洒水并不能溶解煤气,也不能防止火灾的发生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。
D选项,食品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,导致食品变质。因此,为了长期保存食品,可以采用真空包装的方式,隔绝空气,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【答案】:C
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、爆炸的原理、自燃的防止以及食品保存的方法。
A选项,白磷的着火点很低,易自燃,且白磷不与水反应,也不溶于水,所以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以隔绝空气,防止其自燃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B选项,汽油是易燃易爆的物质,加油站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汽油分子,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。因此,汽油加油站要严禁烟火,以防止爆炸的发生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C选项,煤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,如果煤气泄漏,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。然而,煤气并不溶于水,所以洒水并不能溶解煤气,也不能防止火灾的发生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。
D选项,食品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,导致食品变质。因此,为了长期保存食品,可以采用真空包装的方式,隔绝空气,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。这个选项中的措施和理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。
【答案】: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