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有一根长 70 cm 的木棒,要放入如图所示的长、宽、高分别是 50 cm,40 cm,30 cm 的木箱中,能放进去吗?

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,要判断长$70cm$的木棒是否能放入长、宽、高分别为$50cm$,$40cm$,$30cm$的木箱中,需要先求出木箱内部能容纳的最长线段的长度,这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出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,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来得到,最后将这个长度与木棒的长度进行比较。
1. 首先,求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。
已知木箱底面长方形的长$a = 50cm$,宽$b = 40cm$。
根据勾股定理,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,设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$c_1$,则$c_1^{2}=a^{2}+b^{2}$。
代入$a = 50$,$b = 40$可得:$c_1^{2}=50^{2}+40^{2}=2500 + 1600=4100$,所以$c_1=\sqrt{4100}$。
2. 然后,求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。
设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为$c$,此时可以把木箱看作一个长方体,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$c_1$和木箱的高$h = 30cm$与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$c$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,其中$c$为斜边。
根据勾股定理$c^{2}=c_1^{2}+h^{2}$,已知$c_1^{2}=4100$,$h = 30$,则$c^{2}=4100+30^{2}=4100 + 900 = 5000$。
所以$c=\sqrt{5000}\approx70.71cm$。
3. 最后,比较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与木棒的长度。
已知木棒长$70cm$,因为$70.71cm>70cm$,所以能将长$70cm$的木棒放入木箱中。
【答案】:
能放进去。理由如下:
设木箱的长、宽、高分别为$a = 50cm$,$b = 40cm$,$h = 30cm$。
先求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$c_1$,根据勾股定理$c_1^{2}=a^{2}+b^{2}=50^{2}+40^{2}=4100$。
再求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$c$,由勾股定理$c^{2}=c_1^{2}+h^{2}=4100 + 30^{2}=5000$,则$c=\sqrt{5000}\approx70.71cm$。
因为$70.71cm>70cm$,所以能将长$70cm$的木棒放入木箱中。
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,要判断长$70cm$的木棒是否能放入长、宽、高分别为$50cm$,$40cm$,$30cm$的木箱中,需要先求出木箱内部能容纳的最长线段的长度,这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出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,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来得到,最后将这个长度与木棒的长度进行比较。
1. 首先,求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。
已知木箱底面长方形的长$a = 50cm$,宽$b = 40cm$。
根据勾股定理,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,设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$c_1$,则$c_1^{2}=a^{2}+b^{2}$。
代入$a = 50$,$b = 40$可得:$c_1^{2}=50^{2}+40^{2}=2500 + 1600=4100$,所以$c_1=\sqrt{4100}$。
2. 然后,求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。
设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为$c$,此时可以把木箱看作一个长方体,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$c_1$和木箱的高$h = 30cm$与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$c$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,其中$c$为斜边。
根据勾股定理$c^{2}=c_1^{2}+h^{2}$,已知$c_1^{2}=4100$,$h = 30$,则$c^{2}=4100+30^{2}=4100 + 900 = 5000$。
所以$c=\sqrt{5000}\approx70.71cm$。
3. 最后,比较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与木棒的长度。
已知木棒长$70cm$,因为$70.71cm>70cm$,所以能将长$70cm$的木棒放入木箱中。
【答案】:
能放进去。理由如下:
设木箱的长、宽、高分别为$a = 50cm$,$b = 40cm$,$h = 30cm$。
先求木箱底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$c_1$,根据勾股定理$c_1^{2}=a^{2}+b^{2}=50^{2}+40^{2}=4100$。
再求木箱内部空间的对角线长度$c$,由勾股定理$c^{2}=c_1^{2}+h^{2}=4100 + 30^{2}=5000$,则$c=\sqrt{5000}\approx70.71cm$。
因为$70.71cm>70cm$,所以能将长$70cm$的木棒放入木箱中。
3. 如图,在 Rt△ABC 中,∠ACB= 90°,CD 是边 AB 上的高. 求证:$ AC^{2}= AD\cdot AB $.

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来证明$AC^{2}=AD\cdot AB$。
在$Rt\triangle ABC$中,$\angle ACB = 90^{\circ}$,$CD$是边$AB$上的高,所以$\angle ADC=\angle ACB = 90^{\circ}$。
又因为$\angle A$是$\triangle ACD$和$\triangle ABC$的公共角,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,可得$\triangle ACD\sim\triangle ABC$。
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: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,可得$\frac{AC}{AB}=\frac{AD}{AC}$,交叉相乘即可得到$AC^{2}=AD\cdot AB$。
【答案】:
证明:
∵$\angle ACB = 90^{\circ}$,$CD\perp AB$,
∴$\angle ADC=\angle ACB = 90^{\circ}$。
又∵$\angle A=\angle A$,
∴$\triangle ACD\sim\triangle ABC$。
∴$\frac{AC}{AB}=\frac{AD}{AC}$,
即$AC^{2}=AD\cdot AB$。
本题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来证明$AC^{2}=AD\cdot AB$。
在$Rt\triangle ABC$中,$\angle ACB = 90^{\circ}$,$CD$是边$AB$上的高,所以$\angle ADC=\angle ACB = 90^{\circ}$。
又因为$\angle A$是$\triangle ACD$和$\triangle ABC$的公共角,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,可得$\triangle ACD\sim\triangle ABC$。
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: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,可得$\frac{AC}{AB}=\frac{AD}{AC}$,交叉相乘即可得到$AC^{2}=AD\cdot AB$。
【答案】:
证明:
∵$\angle ACB = 90^{\circ}$,$CD\perp AB$,
∴$\angle ADC=\angle ACB = 90^{\circ}$。
又∵$\angle A=\angle A$,
∴$\triangle ACD\sim\triangle ABC$。
∴$\frac{AC}{AB}=\frac{AD}{AC}$,
即$AC^{2}=AD\cdot AB$。
4. 在数轴上画出$ \sqrt{7} $对应的点.
答案:解:1. 在数轴上找到点O(0),作射线Ox。
2. 在Ox上取点A,使OA=2。
3. 过点A作直线垂直于Ox,在垂线上取点B,使AB=√3(注:此处应为AB=√3,但实际作图时,√3可通过直角边为1和√2得到,而√2可由直角边为1和1得到,为简化,直接取AB=√3的等价操作:以A为直角顶点,作直角边为√3,此处实际作图时,更规范的是取直角边为$√( (√7)^2 - 2^2 )=√3,$而√3可通过先作√2(直角边1,1),再以√2和1为直角边作斜边得√3。但按初中要求,可简化表述为:过A作垂线,截取AB=√3,实际操作中可通过两次勾股定理作图实现,但此处直接按最终步骤表述)。
4. 连接OB,由勾股定理得OB=√(OA²+AB²)=√(2²+(√3)²)=√7。
5. 以O为圆心,OB长为半径画弧,交Ox于点C,则点C即为数轴上表示√7的点。
2. 在Ox上取点A,使OA=2。
3. 过点A作直线垂直于Ox,在垂线上取点B,使AB=√3(注:此处应为AB=√3,但实际作图时,√3可通过直角边为1和√2得到,而√2可由直角边为1和1得到,为简化,直接取AB=√3的等价操作:以A为直角顶点,作直角边为√3,此处实际作图时,更规范的是取直角边为$√( (√7)^2 - 2^2 )=√3,$而√3可通过先作√2(直角边1,1),再以√2和1为直角边作斜边得√3。但按初中要求,可简化表述为:过A作垂线,截取AB=√3,实际操作中可通过两次勾股定理作图实现,但此处直接按最终步骤表述)。
4. 连接OB,由勾股定理得OB=√(OA²+AB²)=√(2²+(√3)²)=√7。
5. 以O为圆心,OB长为半径画弧,交Ox于点C,则点C即为数轴上表示√7的点。
5. 设△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,b,c. 如果$ a^{2}+b^{2}>c^{2} $,判断△ABC 的形状. 如果$ a^{2}+b^{2}<c^{2} $呢?
答案:【解析】:
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推论。
首先,我们回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: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$a^2 + b^2 = c^2$,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。
接下来,我们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:
1. 当$a^2 + b^2 > c^2$时:
我们可以推断出,该三角形不满足直角三角形的条件(即$a^2 + b^2 \neq c^2$)。
由于$a^2 + b^2$的值大于$c^2$,说明角C所对应的边c的平方小于另外两边平方的和,从而角C必然为锐角。
因此,当三角形中最大的边(这里是c)的平方小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时,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。
2. 当$a^2 + b^2 < c^2$时:
同样,这个三角形也不满足直角三角形的条件。
由于$a^2 + b^2$的值小于$c^2$,说明角C所对应的边c的平方大于另外两边平方的和,从而角C必然为钝角。
因此,当三角形中最大的边(这里是c)的平方大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时,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。
【答案】:
当$a^2 + b^2 > c^2$时,$\bigtriangleup ABC$是锐角三角形;
当$a^2 + b^2 < c^2$时,$\bigtriangleup ABC$是钝角三角形。
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推论。
首先,我们回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: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$a^2 + b^2 = c^2$,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。
接下来,我们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:
1. 当$a^2 + b^2 > c^2$时:
我们可以推断出,该三角形不满足直角三角形的条件(即$a^2 + b^2 \neq c^2$)。
由于$a^2 + b^2$的值大于$c^2$,说明角C所对应的边c的平方小于另外两边平方的和,从而角C必然为锐角。
因此,当三角形中最大的边(这里是c)的平方小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时,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。
2. 当$a^2 + b^2 < c^2$时:
同样,这个三角形也不满足直角三角形的条件。
由于$a^2 + b^2$的值小于$c^2$,说明角C所对应的边c的平方大于另外两边平方的和,从而角C必然为钝角。
因此,当三角形中最大的边(这里是c)的平方大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时,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。
【答案】:
当$a^2 + b^2 > c^2$时,$\bigtriangleup ABC$是锐角三角形;
当$a^2 + b^2 < c^2$时,$\bigtriangleup ABC$是钝角三角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