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.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。(4分)
18.在作者看来,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?(4分)
19.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“均等”一词?(6分)
20.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?(3分)
21.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“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”?(4分)
①首先点出当下“读纸质书的人少了”这一事实。②其次提出“只有纸质书才是书”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。③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“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”的观点。④最后强调“读纸质书,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”。
18.在作者看来,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?(4分)
优点:方便快捷;容量很大。缺点:轻浅化,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、意蕴深藏的文字;碎片化,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,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。
19.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“均等”一词?(6分)
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,文字不再要求精简。内容不再限于国家大事,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(诗词、书札、文章等),表达方式变得多样(可以进行抒情、议论),书写变得自由自在。
20.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?(3分)
举例论证。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、意蕴深藏的文字这一观点,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。
21.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“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”?(4分)
①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。②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,书依托纸而存在。③书店的增加,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。④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。
答案:17.①首先点出当下“读纸质书的人少了”这一事实。②其次提出“只有纸质书才是书”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。③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“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”的观点。④最后强调“读纸质书,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”。 18.优点:方便快捷;容量很大。缺点:轻浅化,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、意蕴深藏的文字;碎片化,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,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。 19.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,文字不再要求精简。内容不再限于国家大事,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(诗词、书札、文章等),表达方式变得多样(可以进行抒情、议论),书写变得自由自在。 20.举例论证。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、意蕴深藏的文字这一观点,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。 21.①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。②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,书依托纸而存在。③书店的增加,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。④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