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一:画一画 想一想
1. 画一个圆,并在圆上任意确定两个点,在圆中画出与这两个点相关的线段和角。
2. 改变图中两点的位置,观察这两点间圆上的部分及上述线段和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。
1. 画一个圆,并在圆上任意确定两个点,在圆中画出与这两个点相关的线段和角。
2. 改变图中两点的位置,观察这两点间圆上的部分及上述线段和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。
答案:答题卡:
1.
①画一个圆,确定两点$A$、$B$在圆上;
②连接$A$、$B$两点,得到弦$AB$;连接圆上一点(不与$A$、$B$重合)与$A$、$B$分别得到两条射线,两条射线所夹的角为圆周角,其对应的圆心角是以圆心和$A$、$B$两点构成的角;以圆心和$A$、$B$构成三角形,可得到圆心角相关的三角形;
2. 当改变$A$、$B$两点位置时:
两点间圆上的部分长度会改变;
弦$AB$的长度会改变;
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大小会改变,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这一性质不变。
1.
①画一个圆,确定两点$A$、$B$在圆上;
②连接$A$、$B$两点,得到弦$AB$;连接圆上一点(不与$A$、$B$重合)与$A$、$B$分别得到两条射线,两条射线所夹的角为圆周角,其对应的圆心角是以圆心和$A$、$B$两点构成的角;以圆心和$A$、$B$构成三角形,可得到圆心角相关的三角形;
2. 当改变$A$、$B$两点位置时:
两点间圆上的部分长度会改变;
弦$AB$的长度会改变;
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大小会改变,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这一性质不变。
活动二:想一想 做一做
1. 画一个圆,在圆上任意确定三个点 $ A $、$ B $、$ C $,并写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。
2. 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,能画出两条等弧吗?利用透明纸试一试!
1. 画一个圆,在圆上任意确定三个点 $ A $、$ B $、$ C $,并写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。
2. 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,能画出两条等弧吗?利用透明纸试一试!
答案:答题卡:
1.
画圆,确定圆上三点$A$、$B$、$C$。
弦:$AB$,$BC$,$AC$。
弧:$\overset{\frown}{AB}$,$\overset{\frown}{BA}$,$\overset{\frown}{BC}$,$\overset{\frown}{CB}$,$\overset{\frown}{AC}$,$\overset{\frown}{CA}$,$\overset{\frown}{ABC}$,$\overset{\frown}{ACB}$,$\overset{\frown}{BAC}$,$\overset{\frown}{BCA}$,$\overset{\frown}{CBA}$,$\overset{\frown}{CAB}$。
2. 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,无法画出两条等弧。
1.
画圆,确定圆上三点$A$、$B$、$C$。
弦:$AB$,$BC$,$AC$。
弧:$\overset{\frown}{AB}$,$\overset{\frown}{BA}$,$\overset{\frown}{BC}$,$\overset{\frown}{CB}$,$\overset{\frown}{AC}$,$\overset{\frown}{CA}$,$\overset{\frown}{ABC}$,$\overset{\frown}{ACB}$,$\overset{\frown}{BAC}$,$\overset{\frown}{BCA}$,$\overset{\frown}{CBA}$,$\overset{\frown}{CAB}$。
2. 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,无法画出两条等弧。
1. 判断(正确的打“√”,错误的打“×”):$\n(1)$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;$( )\n(2)$周长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;$( )\n(3)$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;( )
答案:(1)√
(2)√
(3)×
(2)√
(3)×
解析:
(1)根据圆心角定义,顶点在圆心的角称为圆心角,所以该说法正确。
(2)圆的周长公式为$C = 2\pi R$,周长相等的两个圆,半径$R$一定相等,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,所以该说法正确。
(3)等弧不仅要求弧的长度相等,还要求在同圆或等圆中,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不一定是等弧,所以该说法错误。
(2)圆的周长公式为$C = 2\pi R$,周长相等的两个圆,半径$R$一定相等,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,所以该说法正确。
(3)等弧不仅要求弧的长度相等,还要求在同圆或等圆中,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不一定是等弧,所以该说法错误。
- (4)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是等弧.( )
2. 如图,$ AB $、$ CD $ 是 $ \odot O $ 的两条直径,若 $ \angle ABC = 28^{\circ} $,则 $ \angle BAD = $ ______ $ ^{\circ} $。
3. 如图,在 $ Rt \triangle ABC $ 中,$ \angle A = 90^{\circ} $,$ BC = 8 $,以点 $ A $ 为圆心,$ AC $ 为半径所画的圆恰好经过 $ BC $ 的中点 $ D $,则 $ AB = $ ______。
4. 如图,点 $ A $、$ B $、$ C $ 在 $ \odot O $ 上,$ \odot O $ 的直径 $ AD $ 平分 $ \angle BAC $,$ AB $ 与 $ AC $ 有什么数量关系?说明你的理由。
2. 如图,$ AB $、$ CD $ 是 $ \odot O $ 的两条直径,若 $ \angle ABC = 28^{\circ} $,则 $ \angle BAD = $ ______ $ ^{\circ} $。
3. 如图,在 $ Rt \triangle ABC $ 中,$ \angle A = 90^{\circ} $,$ BC = 8 $,以点 $ A $ 为圆心,$ AC $ 为半径所画的圆恰好经过 $ BC $ 的中点 $ D $,则 $ AB = $ ______。
4. 如图,点 $ A $、$ B $、$ C $ 在 $ \odot O $ 上,$ \odot O $ 的直径 $ AD $ 平分 $ \angle BAC $,$ AB $ 与 $ AC $ 有什么数量关系?说明你的理由。
答案:1. ×;2. 28;3. 4√3;4. AB=AC
解析:
1. 同一条弦所对的弧有优弧和劣弧,只有直径所对的两条弧是等弧,故错误。
2. ∵AB、CD是直径,∴OB=OC,∠OBC=∠OCB=28°,∠BOC=180°-2×28°=124°,∠AOD=∠BOC=124°,OA=OD,∠OAD=(180°-124°)/2=28°,即∠BAD=28°。
3. Rt△ABC中,D为BC中点,BC=8,∴AD=BC/2=4。∵D在⊙A上,∴AC=AD=4。由勾股定理,AB=√(BC²-AC²)=√(8²-4²)=4√3。
4. AB=AC。理由:AD是直径,∠ABD=∠ACD=90°。AD平分∠BAC,∠BAD=∠CAD。在△ABD和△ACD中,∠ABD=∠ACD,∠BAD=∠CAD,AD=AD,∴△ABD≌△ACD(AAS),∴AB=AC。
2. ∵AB、CD是直径,∴OB=OC,∠OBC=∠OCB=28°,∠BOC=180°-2×28°=124°,∠AOD=∠BOC=124°,OA=OD,∠OAD=(180°-124°)/2=28°,即∠BAD=28°。
3. Rt△ABC中,D为BC中点,BC=8,∴AD=BC/2=4。∵D在⊙A上,∴AC=AD=4。由勾股定理,AB=√(BC²-AC²)=√(8²-4²)=4√3。
4. AB=AC。理由:AD是直径,∠ABD=∠ACD=90°。AD平分∠BAC,∠BAD=∠CAD。在△ABD和△ACD中,∠ABD=∠ACD,∠BAD=∠CAD,AD=AD,∴△ABD≌△ACD(AAS),∴AB=AC。
1. 平面上一点 $ P $ 与 $ \odot O $ 上点的最长距离为 $ 6 cm $,最短距离为 $ 2 cm $,则 $ \odot O $ 的半径为 ______ $ cm $。
2. 如图,以 $ \triangle ABC $ 的边 $ BC $ 为直径的 $ \odot O $ 分别交 $ AB $、$ AC $ 于点 $ D $、$ E $,连接 $ OD $、$ OE $,若 $ \angle A = 65^{\circ} $,则 $ \angle DOE = $ ______ $ ^{\circ} $。
3. 如图,两个同心圆中,大圆的半径 $ AB $、$ AC $ 分别交小圆于点 $ D $、$ E $,连接 $ DC $、$ EB $ 交于点 $ F $。$ \triangle BDF $ 与 $ \triangle CEF $ 是否全等?为什么?
4. 如图,$ AB $ 是 $ \odot O $ 的弦,半径 $ OC $、$ OD $ 分别交 $ AB $ 于点 $ E $、$ F $,且 $ AE = BF $,请判断线段 $ OE $ 与 $ OF $ 的数量关系,并说明理由。
5. 如图,过 $ A $、$ C $、$ D $ 三点的圆的圆心为点 $ E $,过 $ B $、$ F $、$ E $ 三点的圆的圆心为点 $ D $,$ \angle ABC = 17^{\circ} $,求 $ \angle BAC $ 的度数。
2. 如图,以 $ \triangle ABC $ 的边 $ BC $ 为直径的 $ \odot O $ 分别交 $ AB $、$ AC $ 于点 $ D $、$ E $,连接 $ OD $、$ OE $,若 $ \angle A = 65^{\circ} $,则 $ \angle DOE = $ ______ $ ^{\circ} $。
3. 如图,两个同心圆中,大圆的半径 $ AB $、$ AC $ 分别交小圆于点 $ D $、$ E $,连接 $ DC $、$ EB $ 交于点 $ F $。$ \triangle BDF $ 与 $ \triangle CEF $ 是否全等?为什么?
4. 如图,$ AB $ 是 $ \odot O $ 的弦,半径 $ OC $、$ OD $ 分别交 $ AB $ 于点 $ E $、$ F $,且 $ AE = BF $,请判断线段 $ OE $ 与 $ OF $ 的数量关系,并说明理由。
5. 如图,过 $ A $、$ C $、$ D $ 三点的圆的圆心为点 $ E $,过 $ B $、$ F $、$ E $ 三点的圆的圆心为点 $ D $,$ \angle ABC = 17^{\circ} $,求 $ \angle BAC $ 的度数。
答案:1. 4或2
2. 50
3. 全等
4. OE=OF
5. 34
2. 50
3. 全等
4. OE=OF
5. 34
解析:
1. 当点P在⊙O外时,半径$r = \frac{6 - 2}{2} = 2$;当点P在⊙O内时,半径$r = \frac{6 + 2}{2} = 4$。
2. ∵∠A=65°,∴∠B+∠C=115°。∵OB=OD,OC=OE,∴∠ODB=∠B,∠OEC=∠C。∴∠DOB=180°-2∠B,∠EOC=180°-2∠C。∴∠DOE=180°-(∠DOB+∠EOC)=180°-(180°-2∠B+180°-2∠C)=2(∠B+∠C)-180°=2×115°-180°=50°。
3. 全等。理由:∵同心圆,∴OA=OB=OC,OD=OE。∴AB-AD=AC-AE,即BD=CE。∵OD=OE,∠AOD=∠AOE,OA=OA,∴△AOD≌△AOE(SAS),∴∠ADO=∠AEO。∴∠BDF=180°-∠ADO=180°-∠AEO=∠CEF。又∠BFD=∠CFE,∴△BDF≌△CEF(AAS)。
4. OE=OF。理由:过O作OG⊥AB于G,则AG=BG。∵AE=BF,∴AG-AE=BG-BF,即EG=FG。又OG=OG,∠OGE=∠OGF=90°,∴△OEG≌△OFG(SAS),∴OE=OF。
5. ∵E是△ACD外心,∴EA=ED;D是△BEF外心,∴DB=DE。∴EA=ED=DB。设∠BAC=x,则∠EAD=∠EDA=x。∠DBE=∠DEB=y,∠EDA=∠DEB+∠DBE,即x=2y。∵∠ABC=y=17°,∴x=34°。
2. ∵∠A=65°,∴∠B+∠C=115°。∵OB=OD,OC=OE,∴∠ODB=∠B,∠OEC=∠C。∴∠DOB=180°-2∠B,∠EOC=180°-2∠C。∴∠DOE=180°-(∠DOB+∠EOC)=180°-(180°-2∠B+180°-2∠C)=2(∠B+∠C)-180°=2×115°-180°=50°。
3. 全等。理由:∵同心圆,∴OA=OB=OC,OD=OE。∴AB-AD=AC-AE,即BD=CE。∵OD=OE,∠AOD=∠AOE,OA=OA,∴△AOD≌△AOE(SAS),∴∠ADO=∠AEO。∴∠BDF=180°-∠ADO=180°-∠AEO=∠CEF。又∠BFD=∠CFE,∴△BDF≌△CEF(AAS)。
4. OE=OF。理由:过O作OG⊥AB于G,则AG=BG。∵AE=BF,∴AG-AE=BG-BF,即EG=FG。又OG=OG,∠OGE=∠OGF=90°,∴△OEG≌△OFG(SAS),∴OE=OF。
5. ∵E是△ACD外心,∴EA=ED;D是△BEF外心,∴DB=DE。∴EA=ED=DB。设∠BAC=x,则∠EAD=∠EDA=x。∠DBE=∠DEB=y,∠EDA=∠DEB+∠DBE,即x=2y。∵∠ABC=y=17°,∴x=34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