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山中
[唐]王维
荆溪①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
山路元②无雨,空翠③湿人衣。
[注释]①荆溪:水名。②元:本来,原来。③空翠:形容山中翠色浓重,指山间青色湿润的雾气。
1.(链接教材)“红叶”是秋天典型的景物,让我们联想到《山行》中的“
2. 山路上原本没有下雨,人们的衣服湿了的原因是(
A. 人走在山中,衣服被露水打湿了。
B. 人走在小溪边,衣服被溪水打湿了。
C. 快要下雨了。
D. 人走在山中,衣服被山间雾气润湿了。
3. 王维的诗,常被人称赞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你想把这首诗画出来。
(1)依据诗中所写,你至少需要准备
(2)你最终绘制出的画面应该是(
A.
B.
C.

[唐]王维
荆溪①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
山路元②无雨,空翠③湿人衣。
[注释]①荆溪:水名。②元:本来,原来。③空翠:形容山中翠色浓重,指山间青色湿润的雾气。
1.(链接教材)“红叶”是秋天典型的景物,让我们联想到《山行》中的“
霜叶红于二月花
”一句。由“红叶稀”可推断此时可能是深秋
(早秋 深秋)时节。2. 山路上原本没有下雨,人们的衣服湿了的原因是(
D
)A. 人走在山中,衣服被露水打湿了。
B. 人走在小溪边,衣服被溪水打湿了。
C. 快要下雨了。
D. 人走在山中,衣服被山间雾气润湿了。
3. 王维的诗,常被人称赞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你想把这首诗画出来。
(1)依据诗中所写,你至少需要准备
白
色、红
色和青(或绿)
色的颜料。(2)你最终绘制出的画面应该是(
C
)A.
B.
C.
答案:1. 霜叶红于二月花;深秋 2. D 
3.(1)白;红;青(或绿)
(2)C
3.(1)白;红;青(或绿)
(2)C
解析:
1. 《山行》中描写红叶的诗句是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。“红叶稀”表明红叶数量少,应是深秋时节。2. 注释③指出“空翠”指山间青色湿润的雾气,故衣服湿是因雾气润湿,选D。3. 
(1)诗中“白石”需白色,“红叶”需红色,“空翠”需青色(或绿色)。
(2)诗中有“荆溪白石”“红叶稀”“空翠湿衣”,A红叶过密,B无雾气,C有溪水、白石、稀红叶及雾气,符合诗意。
(1)诗中“白石”需白色,“红叶”需红色,“空翠”需青色(或绿色)。
(2)诗中有“荆溪白石”“红叶稀”“空翠湿衣”,A红叶过密,B无雾气,C有溪水、白石、稀红叶及雾气,符合诗意。
(二)奇妙的雨
耿采悠
①雨,多么奇妙!
②春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。她落在屋顶,屋顶一片瓦蓝;落在草地,小草迫不及待地冒出了绿芽;落在花园,杏花绽开了淡粉色的笑脸……
③姹紫嫣红的春过后,便是酷暑难耐的夏了。炎炎夏日,人们闷热得睡不着。这时,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起,一道白色的闪电刺破天空,一滴又一滴透明的雨打在地面。一开始,雨还像小提琴曲那样轻柔舒缓。只几秒钟,就像是有人胡乱地敲着战鼓,瓢泼般的雨从天空倾泻而下,强劲有力。不一会儿,雨停了,雨水滑落到雨篷上,发出了钢琴般的清脆声。夏雨来得快,去得也快,大地瞬间变得清凉。
④金色的秋如期而至,雨带着一丝凉风,悄悄地落下。雨点拍拍树叶的脑门,秋叶便像彩蝶似的从树上飞落下来。稻穗被秋雨挠得笑弯了腰,河边的芦苇在雨中轻轻摇摆。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秋雨把大地装饰得金灿灿的。
⑤北风吹来,秋远去了。冬像魔术师一样把雨变成雪花,大地被染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。孩子们堆雪人,打雪仗,穿梭的雪球、追逐的身影、开心的笑声,让这人间仙境充满勃勃生机。
(选自《莫愁》2017年第1期,有删改)
1.(思维导图)作者围绕“奇妙的雨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?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?请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图。
```mermaid
graph TD
A[春天的雨(1)____________________] --> B[奇妙的雨]
B --> C[(2)____________________清凉]
B --> D[秋天的雨(3)____________________]
B --> E[冬天的雨(4)____________________]
2. 我知道春雨落在屋顶、______、______,景物的颜色也分别发生了变化:瓦蓝、______、______。
3. 仔细读第③自然段,照样子,填一填。
一开始:____________________→( ):战鼓→( ):钢琴
4.(阅读要素)小语在摘抄本上记下了阅读感悟,请你帮忙补充完整。
雨点拍拍树叶的脑门,秋叶便像彩蝶似的从树上飞落下来。
阅读感受:这句话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,既写出了雨点的______,又把______比作______,形象地写出了树叶落下时的情景。
5.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“瓢泼般的雨”写出雨下得非常大。
B. 秋天的雨凉丝丝的,作者不太喜欢。
C. 作者描写了春、夏、秋、冬的雨的奇妙,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。
D. 冬天的雨变成雪花,让大地充满欢乐。
1.(1)
2.
3. 一开始:
4. 阅读感受:这句话运用了
5.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
耿采悠
①雨,多么奇妙!
②春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。她落在屋顶,屋顶一片瓦蓝;落在草地,小草迫不及待地冒出了绿芽;落在花园,杏花绽开了淡粉色的笑脸……
③姹紫嫣红的春过后,便是酷暑难耐的夏了。炎炎夏日,人们闷热得睡不着。这时,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起,一道白色的闪电刺破天空,一滴又一滴透明的雨打在地面。一开始,雨还像小提琴曲那样轻柔舒缓。只几秒钟,就像是有人胡乱地敲着战鼓,瓢泼般的雨从天空倾泻而下,强劲有力。不一会儿,雨停了,雨水滑落到雨篷上,发出了钢琴般的清脆声。夏雨来得快,去得也快,大地瞬间变得清凉。
④金色的秋如期而至,雨带着一丝凉风,悄悄地落下。雨点拍拍树叶的脑门,秋叶便像彩蝶似的从树上飞落下来。稻穗被秋雨挠得笑弯了腰,河边的芦苇在雨中轻轻摇摆。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秋雨把大地装饰得金灿灿的。
⑤北风吹来,秋远去了。冬像魔术师一样把雨变成雪花,大地被染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。孩子们堆雪人,打雪仗,穿梭的雪球、追逐的身影、开心的笑声,让这人间仙境充满勃勃生机。
(选自《莫愁》2017年第1期,有删改)
1.(思维导图)作者围绕“奇妙的雨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?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?请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图。
```mermaid
graph TD
A[春天的雨(1)____________________] --> B[奇妙的雨]
B --> C[(2)____________________清凉]
B --> D[秋天的雨(3)____________________]
B --> E[冬天的雨(4)____________________]
2. 我知道春雨落在屋顶、______、______,景物的颜色也分别发生了变化:瓦蓝、______、______。
3. 仔细读第③自然段,照样子,填一填。
一开始:____________________→( ):战鼓→( ):钢琴
4.(阅读要素)小语在摘抄本上记下了阅读感悟,请你帮忙补充完整。
雨点拍拍树叶的脑门,秋叶便像彩蝶似的从树上飞落下来。
阅读感受:这句话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,既写出了雨点的______,又把______比作______,形象地写出了树叶落下时的情景。
5.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“瓢泼般的雨”写出雨下得非常大。
B. 秋天的雨凉丝丝的,作者不太喜欢。
C. 作者描写了春、夏、秋、冬的雨的奇妙,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。
D. 冬天的雨变成雪花,让大地充满欢乐。
1.(1)
五彩缤纷
(2)夏天的雨
(3)金灿灿
(4)粉妆玉砌
2.
草地
、花园
,绿
、淡粉色
。3. 一开始:
小提琴曲
→(几秒钟
):战鼓→(不一会儿
):钢琴4. 阅读感受:这句话运用了
拟人
和比喻
的修辞手法,既写出了雨点的活泼
,又把秋叶
比作彩蝶
,形象地写出了树叶落下时的情景。5.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
B
)答案:1.(1)五彩缤纷 (2)夏天的雨 (3)金灿灿 (4)粉妆玉砌 2. 草地 花园 绿 淡粉色 3. 小提琴曲 几秒钟 不一会儿 4. 拟人 比喻 活泼 秋叶 彩蝶 5. B
解析:
1. 阅读②-⑤段,春天的雨对应“五彩缤纷”,夏天的雨对应“清凉”,秋天的雨对应“金灿灿”,冬天的雨对应“粉妆玉砌”。2. 第②段春雨落点为屋顶、草地、花园,颜色变化为瓦蓝、绿、淡粉色。3. 第③段按顺序提取“小提琴曲”“几秒钟”“不一会儿”。4. “拍拍”为拟人,“像彩蝶”为比喻,写出雨点活泼,秋叶比作彩蝶。5. B项与第④段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矛盾,理解错误。